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专家述评

  • 西安市农村中老年人认知障碍队列研究10年总结

    商苏杭;王瑾;屈秋民;

    2014年10月本课题组与西安市鄠邑区中医医院合作,以西安市鄠邑区某2个自然村40岁及以上常住村民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社区人群认知障碍研究队列,采用集中和家访相结合的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相关资料,每2年随访1次,研究西安市农村人群认知障碍流行病学变化,探索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血浆β淀粉样蛋白的变化及其早期预测价值,选择部分高危人群进行干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期“社区人群认知障碍队列研究”专题以该队列研究为基础,从多个角度探讨认知障碍的相关问题,对于全面了解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指导认知障碍防治具有重要帮助。

    2025年05期 v.46;No.256 72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社区人群认知障碍队列研究专题

  • 西安市农村地区17年痴呆流行变化

    霍康;商苏杭;党亮君;高玲;魏珊;王瑾;陈晨;曾令霞;屈秋民;

    目的 比较1997年和2014年西安市农村人群痴呆患病率及死亡率,明确西安市农村人群17年痴呆流行变化。方法 1997年和2014年分别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西安市某几个自然村55岁及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和家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应用“三步法”诊断痴呆及其亚型,比较2次调查痴呆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变化。结果 1997年西安市农村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痴呆的患病率为3.49%,年龄-性别标化患病率为2.08%;2014年痴呆的患病率为4.25%,年龄-性别标化患病率为2.78%,17年间痴呆患病率增加79%(OR=1.79,95%CI:1.20~2.65,P=0.004),其中女性痴呆患病率增长90%,男性痴呆患病率增加67%。随访期间,1997年63例痴呆患者死亡,死亡率61.76‰,年龄-性别标化死亡率60.20‰;2014年15例痴呆患者死亡,死亡率35.71‰,年龄-性别标化死亡率34.18‰,17年间痴呆患者死亡率下降33%(HR=0.33,95%CI:0.15~0.74,P=0.007)。结论 西安农村地区17年痴呆的患病率显著上升而死亡率下降,这一趋势在女性更加明显。

    2025年05期 v.46;No.256 727-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血压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一项为期4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汪妍余;彭伟;商苏杭;高玲;党亮君;王敬谊;屈秋民;屈彦;

    目的 探讨西安市农村中老年人基线血压与4年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以及年龄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方法 研究以西安市鄠邑区2个自然村年龄≥40岁基线认知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完成基线调查,于2016年、2018年进行2次随访。研究的血压指标包括高血压(无vs.有)、高收缩压(≥140 mmHg vs.<140mmHg)、高舒张压(≥90mmHg vs.<90mmHg)。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整体认知功能,将随访4年时MMSE评分下降≥4分定义为认知功能明显下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血压指标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的关系。采用亚组分析研究年龄(<65岁vs.≥65岁)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分析1 350人,基线年龄≥65岁235例(17.4%),男性533人(39.5%);高血压671人(49.7%),收缩压(131.71±17.79)mmHg,高收缩压840人(62.2%);舒张压(82.18±10.56)mmHg,高舒张压395人(29.3%)。4年随访中,56例(4.2%)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在总人群、<65岁亚组人群、≥65岁亚组人群均未发现高血压、高收缩压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在总人群(3.6%vs.5.6%,P=0.092)、≥65岁亚组人群(7.5%vs.8.2%,P=0.855)正常舒张压组和高舒张压组之间认知功能明显下降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65岁亚组人群中,高舒张压组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发生率高于正常舒张压组(5.1%vs.2.7%,P=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总人群、≥65岁亚组人群未发现高舒张压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相关(OR=1.744,95%CI:0.953~3.192,P=0.071;OR=0.858,95%CI:0.221~3.338,P=0.825),而在<65岁亚组人群,高舒张压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显著相关(OR=2.051,95%CI:1.005~4.186,P=0.048)。结论 在40~65岁中年人群中,高舒张压与4年认知功能明显下降相关,但在≥65岁人群中未见相关性。未发现高血压、高收缩压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之间的关联。

    2025年05期 v.46;No.256 73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西安农村人群4年前瞻性队列研究

    胡宁薇;闫毓璐;魏珊;党亮君;王敬谊;王瑾;屈秋民;商苏杭;

    目的 在西安市农村中老年人群队列中观察基线血脂水平与随访4年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西安市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队列,选择西安市鄠邑区2个自然村≥4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完成基线调查,于2016、2018年进行2次随访。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整体认知功能。2014年MMSE评分与2018年MMSE评分的差值(ΔMMSE)≥2分定义为认知功能减退。分别将基线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根据25%分位数、75%分位数为界转化为3分类资料[Q_1(≤25%)vs.Q_2-Q_3(25%~75%)vs.Q_4(≥75%)],并以Q_2-Q_3组作为参照。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时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采用交互效应分析、亚组分析研究年龄(<65岁vs.≥65岁)对血脂与认知功能减退关系的交互影响。结果 基线资料完整且完成4年随访者1 349例,基线年龄≥65岁235例(17.42%),认知功能减退230例(17.05%)。在<65岁亚组人群中,TC、TG、LDL-c、HDL-c与认知功能减退之间无显著关联。在≥65岁亚组人群中,与TC的Q_2-Q_3(4.37~5.61mmol/L)组相比,TC的Q_1(≤4.37mmol/L)组与认知功能减退风险无显著关联,但TC的Q_4(≥5.61 mmol/L)组与认知功能减退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2.519,95%CI:1.217~5.214,P=0.013),年龄对TC的Q_4组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存在交互效应(OR=2.202,95%CI:1.111~4.363,P=0.024);与TG的Q_2-Q_3(1.03~2.01mmol/L)组相比,TG的Q_1(≤1.03mmol/L)组与认知功能减退风险降低相关(OR=0.318,95%CI:0.120~0.838,P=0.020),年龄对TG的Q_1组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存在交互效应(OR=0.344,95%CI:0.132~0.896,P=0.029),但TG的Q_4(≥2.01mmol/L)组与认知功能减退风险无显著关联;与LDL-c的Q_2-Q_3(2.70~3.81mmol/L)组相比,LDL-c的Q_1(≤2.70mmol/L)组与认知功能减退风险无显著关联,但LDL-c的Q_4(≥3.81mmol/L)组与认知功能减退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2.367,95%CI:1.143~4.900,P=0.020),年龄对LDL-c的Q_4组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存在交互效应(OR=2.237,95%CI:1.134~4.415,P=0.020);HDL-c与认知功能减退之间无显著关联。结论 基线TC、TG、LDL-c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受年龄交互影响,在≥65岁亚组人群中,基线血清TC、LDL-c高水平者认知功能减退风险较高,TG低水平者认知功能减退风险较低,基线HDL-c与认知功能减退之间无显著关联。

    2025年05期 v.46;No.256 740-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型糖尿病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一项为期4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党亮君;赵奕;高玲;魏珊;陈晨;冯俊龙;王瑾;霍康;屈秋民;商苏杭;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西安市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队列。该队列纳入西安市鄠邑区某村40岁及以上人群,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完成基线调查,以基线认知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和2018年进行2次随访。收集一般资料、生活方式和既往病史等资料,完成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根据T2DM病史和空腹血糖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无T2DM组、基线T2DM组和新发T2DM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整体认知功能,随访4年MMSE评分较基线下降≥2分者判定为认知功能减退。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与认知功能减退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共有1 350名研究对象完成随访,其中1 096人(81.2%)无T2DM,158人(11.7%)基线已患T2DM,96人(7.1%)随访期间新发T2DM。随访4年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者230人(17.0%),其中新发T2DM组4年认知功能减退的发病率最高(无T2DM组vs.基线T2DM组vs.新发T2DM组:15.7%vs.20.9%vs.26.0%,P=0.014),且显著高于无T2DM组(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发T2DM组4年内认知功能减退风险高于T2DM组(OR=1.726,95%CI:1.029~2.896,P=0.039),而基线T2DM组4年内认知功能减退风险与无T2DM组未见显著差异(OR=1.402,95%CI:0.890~2.210,P=0.145)。结论 通过对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认知正常人群的4年随访发现,新发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风险显著增高,提示T2DM早期即可出现认知功能减退。

    2025年05期 v.46;No.256 749-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关系: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横断面研究

    赵奕;李春雨;党亮君;商苏杭;王敬谊;王瑾;屈秋民;陆文惠;

    目的 明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认知障碍(CI)的关系。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选取西安市鄠邑区某2个自然村40岁及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总体认知功能,CI的诊断参照国际指南。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Hcy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评估血浆Hcy水平与CI的关系。结果 纳入分析1 805人,其中女性1 056人(58.6%),年龄40~88岁(58.99±9.52)岁,符合CI标准145人(8.0%)。总人群血浆Hcy中位数14.10(11.6,17.8)μmol/L,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组(>15.0μmol/L)729人(40.4%),正常Hcy组(≤15.0μmol/L)1 076人(59.6%)。单因素分析显示,HHcy组CI患病率高于正常Hcy组(11.4%vs.5.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在完全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浆Hcy每升高1μmol/L,CI患病风险增加3.0%(OR=1.030,95%CI:1.012~1.048,P=0.001),交互作用分析未发现性别、年龄、BMI、收缩压、卒中史及糖尿病对该关联存在显著修饰作用。结论 在≥40岁人群中,血浆Hcy水平升高与CI患病风险增加相关,提示HHcy可能是CI的危险因素。

    2025年05期 v.46;No.256 75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身体质量指数与认知障碍的年龄依赖性关系:一项以西安市40岁及以上农村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

    崔思萌;刘子钰;党亮君;江毓;王敬谊;米白冰;屈秋民;商苏杭;

    目的 研究40岁及以上农村人群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3月,选取西安市鄠邑区某2个自然村40岁及以上全部常住村民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信息、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史,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总体认知功能,MMSE评分低于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分)者定义为认知障碍。采用分层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分析BMI与认知障碍的年龄依赖性关系。结果 纳入分析1 792人,其中符合认知障碍标准230人(12.8%)。男性726人(40.5%);年龄40~85岁[平均(55.53±9.92)岁],≥60岁599人(33.4%);平均BMI为(25.29±3.14)kg/m~2。在总人群中,将BMI以RCS的形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校正其他混杂因素,结果显示BMI与认知障碍显著相关(P_(overall)=0.023),存在非线性关联趋势(P_(nonlinear)=0.097);以BMI=25kg/m~2为参照,当BMI<25kg/m~2时,随着BMI下降,OR值逐步增加,而当BMI≥25kg/m~2时,随着BMI增加,OR值未见显著变化。在≥60岁人群中,认知障碍与BMI显著相关(P_(overall)=0.038,P-_(nonlinear)=0.097),关联变化趋势与总人群类似;但在40~59岁人群中,BMI与认知障碍未见显著关联(P_(overall)=0.722,P_(nonlinear)=0.738)。结论 BMI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具有年龄依赖性,在40~59岁人群中BMI与认知障碍未见显著关联。在60岁以上人群中BMI与认知障碍存在非线性关联,即在BMI<25kg/m~2人群中,随着BMI下降,认知障碍患病风险逐渐增加;当BMI≥25kg/m~2时,随着BMI增加,认知障碍患病风险未见显著变化。

    2025年05期 v.46;No.256 763-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吸烟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西安农村人群4年前瞻性队列研究

    刘洁;王子晗;郭晓娟;商苏杭;陈晨;王敬谊;屈秋民;王瑾;

    目的 通过西安农村中老年人群队列,研究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与4年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西安市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队列,选择西安市鄠邑区某2个自然村≥4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完成基线调查,于2016、2018年进行2次随访。以该队列基线认知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2018年调查结果,将人群根据吸烟状况分为吸烟、已戒烟、不吸烟3组。认知功能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评分,将ΔMMSE(2014年评分-2018年评分)≥2分定义为认知功能下降,将ΔMMSE评分<2分定义为认知功能稳定。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层分析,研究吸烟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以及年龄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 289例受试者,不吸烟组910例(70.6%),吸烟组335例(26.0%),已戒烟组44例(3.4%)。在总人群中,不吸烟组、吸烟组、已戒烟组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7.3%vs.16.1%vs.15.9%,P=0.880)。按年龄分层分析发现,在年龄<65岁亚组人群中,3组间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6.5%vs.13.2%vs.12.1%,P=0.365)。在年龄≥65岁亚组人群中,不吸烟组、吸烟组、已戒烟组3组间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0.8%vs.30.9%vs.27.3%,P=0.306),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显示,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显著升高(OR=14.139;95%CI:1.541~129.705;P=0.019),戒烟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有升高的趋势,但是无统计学差异(OR=8.252;95%CI:0.630~108.175;P=0.108)。结论 吸烟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风险正相关,提示吸烟可能加快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

    2025年05期 v.46;No.256 769-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生活方式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西安农村人群4年前瞻性队列研究

    周蓉;张彧;曹红梅;商苏杭;党亮君;魏珊;王敬谊;屈秋民;屈彦;

    目的 分析生活方式对西安市农村40岁及以上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西安市鄠邑区2个自然村≥4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完成基线调查,于2016年、2018年进行2次随访。根据吸烟、饮酒、运动及饮食等计算生活方式综合评分。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基线及随访时整体认知功能,MMSE评分较基线下降(ΔMMSE)≥4分定义为认知功能显著下降。利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倾向性评分等方法分析生活方式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1 348人,其中基线符合认知功能显著下降标准56人(4.2%);有吸烟史386人(28.6%),饮酒184人(13.6%),缺乏体育锻炼214人(15.9%),饮食重油盐400人(29.7%),符合不健康生活方式标准(综合评分<6分)304人(2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健康生活方式人群认知功能显著下降的风险较高(OR=2.838,95%CI:1.302~5.525,P=0.005)。敏感性分析中,采用倾向性评分校正,分析结果一致(OR=2.786,95%CI:1.371~5.661,P=0.005);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进一步平衡两组间协变量差异(所有协变量的标准化均值差异均小于0.1)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不健康生活方式与认知功能显著下降相关(OR=3.994,95%CI:1.582~12.176,P=0.006)。结论 在40岁及以上认知正常人群中,不健康生活方式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2025年05期 v.46;No.256 775-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障碍的关系:一项以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

    陈晨;高玲;商苏杭;党亮君;魏珊;王敬谊;王瑾;屈秋民;陆文惠;

    目的 探讨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明确CAS在该部分人群中是否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西安市鄠邑区开展的“社区及农村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中发现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CAS,CAS定义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1.0mm,或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动脉窦、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颈动脉管腔狭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MMSE评分低于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分)定义为认知障碍。以有无CAS及有无认知障碍对研究人群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 共451位研究对象被纳入分析,平均年龄(58.72±9.83)岁,女性占比44.3%。其中有CAS 329例(72.9%),符合认知障碍诊断标准57例(12.6%)。CAS组认知障碍患病率显著高于非CAS组(14.6%vs.7.4%,P=0.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认知障碍与年龄显著相关(OR=1.121,95%CI:1.056~1.189,P<0.001),但与CAS未见显著相关性(OR=1.008,95%CI:0.202~5.170,P=0.992)。结论 在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未发现CAS与认知障碍有显著关联。

    2025年05期 v.46;No.256 783-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增加认知障碍患病风险:西安市农村人群横断面研究

    卫萌;翁宇轩;刘洁;高玲;党亮君;王瑾;屈秋民;商苏杭;

    目的 研究40岁及以上农村人群冠心病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3月,选取西安市鄠邑区2个自然村所有40岁及以上的常住村民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信息、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完成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总体认知功能,MMSE评分低于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分)定义为认知障碍。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认知障碍的患病率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833人,其中男性735人(40.1%),冠心病57人(3.1%),符合认知障碍标准234人(13.3%)。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组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高于非冠心病组(24.6%vs.12.9%,P=0.016)。未校正混杂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与认知障碍正相关(OR=2.199,95%CI:1.185~4.084,P=0.013)。校正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卒中病史、身体质量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冠心病未显著增加认知障碍风险。(OR=1.265,95%CI:0.656~2.441,P=0.483)。分层分析中,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和认知障碍显著相关(OR=4.191,95%CI:1.464~12.000,P=0.008)。校正混杂因素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认知障碍患病率显著增加(OR=4.712,95%CI:1.651~13.449,P=0.004)。结论 本研究未确定冠心病和认知障碍的直接关联,但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与认知障碍患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应开展更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确认两者之间的关联。

    2025年05期 v.46;No.256 789-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APOE基因型及受教育程度与认知障碍的关系:西安市鄠邑区40岁及以上农村人群横断面研究

    魏珊;刘佩杰;商苏杭;党亮君;高玲;王敬谊;屈秋民;王瑾;

    目的 分析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型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并探讨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方法 以西安市鄠邑区2个自然村全部40岁及以上常住村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其整体认知功能,将MMSE评分低于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作为认知障碍的评判标准。晨起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APOE基因型。按受教育程度将人群分层为低教育程度(≤9年,low education,LE)与高教育程度(>9年,high education,HE)人群。在总人群及分层人群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APOE基因型与认知障碍及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 1 692名研究对象中,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E2/4、E3/4、E4/4)263例(15.3%),符合认知障碍标准者205例(1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总人群及LE人群中,与APOEε4等位基因非携带者(E2/2、E2/3、E3/3)相比,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认知障碍患病风险升高(总人群:OR=1.509,95%CI:1.030~2.211,P=0.035;LE:OR=1.604,95%CI:1.080~2.381,P=0.019),且MMSE评分降低(总人群:β=-0.053,95%CI:-0.983~-0.162,P=0.006;LE:β=-0.052,95%CI:-1.052~-0.124,P=0.013);而在HE人群中,两组之间认知障碍患病率(OR=1.883,95%CI:0.254~13.980,P=0.536)及MMSE评分(β=0.001,95%CI:-0.635~0.642,P=0.9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中,APOEε4等位基因与认知障碍患病风险增加有关,而HE对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认知障碍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2025年05期 v.46;No.256 796-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血浆β淀粉样蛋白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西安市农村人群横断面研究

    胡童鑫;马欢;商苏杭;高玲;党亮君;王敬谊;屈秋民;王瑾;

    目的 探究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西安市鄠邑区某2个自然村40岁及以上常住村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评估一般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成套神经心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并将人群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障碍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空腹血浆中Aβ_(1-42)、Aβ_(1-40)水平。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血浆A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1 314名研究对象中,认知功能正常1 180例(89.8%),可疑认知功能障碍85例(6.47%),认知功能障碍49例(3.73%)。单因素分析显示,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浆Aβ_(1-42)/Aβ_(1-40)比值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及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浆Aβ_(1-42)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3组间血浆Aβ_(1-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生活习惯),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一致。结论 可疑认知障碍患者血浆Aβ_(1-42)水平和Aβ_(1-42)/Aβ_(1-40)比值显著升高,提示血浆Aβ_(1-42)升高可能在认知障碍早期更为明显,有望作为认知功能下降的早期生物标记物。

    2025年05期 v.46;No.256 804-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西安地区农村人群4年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预测

    高玲;庞于成;商苏杭;党亮君;魏珊;王瑾;屈秋民;霍康;

    目的 通过对西安市农村人群进行4年随访,构建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预测模型,并与经典衰老和痴呆发病率(CAIDE)预测模型比较。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3月在西安市鄠邑区2个自然村建立农村认知功能障碍队列,于基线和4年后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将MMSE分数下降≥4分定义为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将研究人群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认知功能下降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结果 最终纳入模型的变量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和既往卒中史,训练集AUC为0.73(95%CI:0.63~0.79),验证集AUC为0.77(95%CI:0.67~0.87)。在研究人群中,CAIDE模型AUC为0.68(95%CI:0.61~0.75)。分层分析显示,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中2种模型的预测效能均更好[本模型:AUC=0.87(95%CI:0.78~0.96),CAIDE模型:AUC=0.89(95%CI:0.81~0.98)]。结论 结合年龄、文化程度和卒中史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4年后认知功能下降,优于经典的CAIDE模型,尤其在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中,其预测价值更高,但是尚需进一步验证。

    2025年05期 v.46;No.256 81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基础研究

  • 和厚朴酚通过Raf/MEK/ERK通路调控糖酵解抑制胰腺癌细胞恶性进展

    刘鑫;李晶;王玺;董蕾;

    目的 研究和厚朴酚对胰腺癌PANC-1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方法检测和厚朴酚对PANC-1细胞活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ELISA及ECAR实验检测细胞糖酵解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干性相关因子OCT4、SOX2、Nanog及糖酵解关键酶LDHA、HK2及Raf/MEK/ERK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 和厚朴酚干预可显著抑制PANC-1细胞活性及迁移、侵袭能力(迁移率13.78%~59.45%,侵袭率12.47%~44.47%);机制研究表明,和厚朴酚通过靶向调控Raf/MEK/ERK信号通路,显著降低糖酵解关键酶LDHA(229.60%)和HK(31.98%)的表达,继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糖酵解代谢水平及乳酸生成(29.42%~56.31%,与对照组比较P<0.05),这种代谢重编程效应最终抑制肿瘤干性相关因子OCT4(33.38%)、SOX2(33.07%)和Nanog(26.24%)的表达。结论 和厚朴酚处理能够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活性、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Raf/MEK/ERK通路抑制细胞糖酵解及细胞干性有关。

    2025年05期 v.46;No.256 818-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IGFBP1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王晗;韩青松;李志峰;栾艳超;

    目的 探讨丁酸盐代谢相关基因(BMRGs)与肺腺癌预后的关系,构建预后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基于TCGA-LUAD数据集筛选丁酸盐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BMR-DEGs),采用Cox和LASSO回归分析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将患者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组。通过K-M曲线和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并利用GSE68465数据集进行外部验证。体外实验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1,IGFBP1)表达,通过siRNA敲低IGFBP1,运用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GSEA分析IGFBP1的调控机制。结果 筛选出51个BMR-DEGs,主要参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过程,与PI3K-Akt、MAPK等通路相关。构建的5基因风险评分模型显示,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5)。IGFBP1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敲低IGFBP1可显著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GSEA显示IGFBP1与脂质代谢等通路相关。结论 BMRGs与肺腺癌预后相关,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IGFBP1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其敲低可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5年05期 v.46;No.256 824-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6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ACTA2基因c.583delC突变导致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实验研究

    李金洁;张全增;朱琳;刘家云;杨柳;

    目的 寻找并验证导致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遗传因素。方法 从临床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病例中筛选出具有家系背景的病患,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血标本全基因组DNA后进行基因组合检测,并对先证者直系及旁系亲属血样进行一代测序验证,同时设计相关细胞实验。首先构建ACTA2野生型及ACTA2-Leu195■点突变质粒,然后将突变质粒及野生ACTA2通过表达质粒分别转染细胞,48h后提取RNA及总蛋白分别进行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通过高通量测序找到了ACTA2基因c.583delC这一突变位点,同时证实了在家系中该位点杂合突变与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及夹层密切相关。细胞实验结果显示,ACTA2-Leu195■突变质粒组转染细胞后mRNA及蛋白表达较野生型均显著下降,提示突变体不能正常表达蛋白。结论 通过临床家系研究和细胞水平实验发现了导致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ACTA2的新突变位点,为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筛查、检测乃至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路径。

    2025年05期 v.46;No.256 835-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异鼠李素靶向CYP1B1/NF-κB信号抑制乳腺癌进展并增强紫杉醇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范东伟;陈本鑫;余有声;金从稳;黄诚;

    目的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索异鼠李素(ISO)抑制乳腺癌(BC)进展的生物学机制及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CCK-8、划痕、Transwell侵袭和细胞凋亡实验探索ISO对MDA-MB-231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通过全基因组微阵列、功能富集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ISO生物学功能并鉴定核心靶基因。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B)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评估CYP1B1在BC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通过CCK-8、划痕、Transwell侵袭和细胞凋亡实验探索CYP1B1过表达对MDA-MB-231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凋亡影响。通过建立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分析ISO和CYP1B1对BC肿瘤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验证。通过qRT-PCR和WB分析ISO和CYP1B1对NF-κB信号的影响。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分析ISO联合紫杉醇对BC进展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ISO抑制MDA-MB-231细胞活力的IC50值为11.93μmol/L,划痕、Transwell侵袭和凋亡实验证实ISO可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P<0.05)。火山图显示共有8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ISO能促进27个基因表达,抑制53个基因表达。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有机羟基化合物代谢过程、炎症反应、甾醇代谢过程以及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中。PPI网络结果显示,ISO核心靶基因为细胞色素P450 1B1(CYP1B1)。qRT-PCR、WB和Kaplan-Meier plotter结果显示,CYP1B1mRNA和蛋白质在BC中表达增高且介导更差预后(P<0.05)。CCK-8、划痕、Transwell侵袭和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CYP1B1过表达增强MDA-MB-231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细胞凋亡,而加入ISO可逆转这种现象(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ISO下调CYP1B1表达并减弱NF-κB信号(P<0.05)。体外及体内实验结果显示,ISO联合紫杉醇可显著抑制BC细胞活力和肿瘤生长(P<0.05)。结论 ISO通过调控CYP1B1/NF-κB信号轴抑制BC恶性生物学行为,且ISO能增强紫杉醇敏感性。

    2025年05期 v.46;No.256 842-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SCRIB通过激活JAK-STAT3信号通路对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姚晓含;王志清;姚明辰;李丹阳;李赫阳;申心怡;张骞;韩滨;

    目的 探讨SCRIB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增殖、凋亡及自噬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BEST(Biomarker Exploration of Solid Tumors)数据库分析SCRIB在GBM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技术下调人GBM U87、U251细胞中SCRIB的表达,并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mock)和SCRIB shRNA干扰组(kd1、kd2),利用Western blotting(WB)和qPCR技术检测SCRIB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EdU掺入率及细胞凋亡率。利用CCK-8实验检测U87、U251细胞的增殖活力,并通过WB检测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利用细胞免疫荧光(IF)实验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表达,并进行多视野定量分析。利用WB检测LC3、p62及JAK-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GBM组织中SCRIB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FCM结果显示,SCRIB低表达的U87、U251细胞中,EdU掺入率显著降低(P<0.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01)。CCK-8实验结果表明,与mock组相比,SCRIB低表达组U87、U251细胞的增殖活力显著下降(P<0.001)。IF结果显示,SCRIB低表达组LC3的荧光聚集程度显著增强(P<0.001),p62的荧光聚集程度显著降低(P<0.001)。WB结果显示,与mock组相比,SCRIB低表达组p27、LC3、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C-Myc、Cyclin D1、MCM、PCNA、p6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RIB的低表达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促进GBM细胞自噬、凋亡,进而抑制其增殖。

    2025年05期 v.46;No.256 852-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肾移植术后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与脑灰质体积减小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方法

    王昕怡;朱昕怡;穆俊娅;欧阳远朔;王雨晨;关楚欣;麻少辉;张明;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KTRs)脑灰质体积的变化及其与KTRs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的相关性,以期为早期识别和干预KTRs的PTSS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方法 46名KTR患者和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匹配的46名健康对照(HCs)均接受了颅脑MRI 3D-T1加权结构像扫描,并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比较两组间脑灰质体积的差异,进一步对KTRs与HCs之间存在差异的脑区灰质体积与用于评估PTSS的严重程度的修订版事件影响量表(IES-R)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HCs组相比,KTRs组患者双侧中央前回、额中回、补充运动区、内侧旁扣带回及双侧颞中回的灰质体积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CE-FWE校正)。KTRs的左侧额中回灰质体积与其IES-R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235,P=0.022)。结论 KTRs存在脑灰质体积的异常,且其左侧额中回灰质体积与PTSS相关。

    2025年05期 v.46;No.256 860-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邻近节段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郭卫东;张小平;吴秋东;刘博;乔欢欢;闫康;赵海恩;廖博;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侧方钢板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临床疗效,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0月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ASDis的患者46例,23例患者采用OLIF联合侧方钢板治疗为OLIF组,23例采用后路切开探查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为P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和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en height,IFH)、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为单节段ASDis,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3.7±1.1)个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7±4.6)min vs.(128.6±12.0)min;(58.6±5.7)mL vs.(313.3±47.5)mL,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各时间点腰部VAS评分及ODI较同组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腰部VAS评分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和各时间点的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随访时DH及IFH较同组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大腿表面麻木,经保守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融合器下沉,13个月椎间融合,融合器未继续移位;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100%。PLIF组有2例出现脑脊液漏,卧床保守治疗后愈合;1例伤口渗液,加强换药后伤口愈合;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未达到椎间隙融合,融合率96%。结论 OLIF联合侧方钢板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ASDis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尤其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短时间疼痛缓解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2025年05期 v.46;No.256 86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妊娠早期母体孕酮动态指标与胎儿头围生长发育的关联研究

    牛惠;辛娟;梁金露;冯佳圆;朱思静;李晓雪;杨寅;方柳;孙梦菲;陈子怡;杨文方;

    目的 探究妊娠早期母体孕酮动态指标与妊娠中、晚期胎儿头围(HC)的平均水平及增长速率的关联。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母婴队列中的255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妊娠早期静脉血孕酮水平,通过形态学分为波动型和增长型两组孕酮轨迹。构建妊娠早期孕酮动态指标:孕酮累积动态偏离指数(CDDI-P1T)、孕酮峰值出现时间(GA-PP)和孕酮最大相对降幅(MRD-P1T)。计算妊娠中、晚期胎儿平均头围水平和线性增长速率。采用广义线性回归(GLM)分析孕酮动态指标与胎儿头围发育的线性关联。分孕周线性回归探究孕酮影响胎儿头围发育的关键孕周。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图绘制孕酮动态指标与胎儿头围的非线性关联。结果 纳入255例孕妇中,妊娠早期孕酮轨迹92.5%为波动型,7.5%为增长型。GLM分析显示,CDDI-P1T每增加1单位,妊娠中、晚期胎儿头围显著增加1.574cm和1.193cm(Z=3.714、2.885,P<0.01);GA-PP延迟与中期胎儿头围负相关(β=-0.190cm,95%CI:-0.339~-0.041,P=0.010)与妊娠晚期胎儿头围增速正相关(β=0.022cm/周,95%CI:0.003~0.041,P=0.025);MRDP1T降幅减少10%使中期胎儿头围增加0.200cm(95%CI:0.016~0.384,P=0.033),降幅减少100%,妊娠晚期胎儿头围增速增加0.201cm/周(95%CI:0.002~0.399,P=0.048)。关键时间窗口分析表明,妊娠9.5~13周孕酮每升高20nmol/L,中期胎儿头围增加0.035~0.166cm,妊娠9~13周累积提升晚期胎儿头围0.767cm;妊娠9.5~10.5周孕酮升高,妊娠中期胎儿头围增速提升0.013~0.023cm/周;妊娠8.5~10.5周孕酮升高,提升晚期胎儿头围增速0.010~0.026cm/周,Z值介于2.014~4.315,P均<0.05。结论 CDDI-P1T、GA-PP和MRD-P1T孕酮动态指标是评估胎儿头围发育的新型敏感工具。孕酮调控存在阶段特异性窗口期,妊娠9.5~13周是孕酮影响胎儿头围增长的关键期,妊娠9.5~10.5周为调控胎儿头围增速的关键期,推动产前监护从妊娠维持向优生干预转变。

    2025年05期 v.46;No.256 871-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公共卫生研究

  • 陕西省生活饮用水碘含量调查结果分析

    栗珊珊;年云鹏;段刚;裴磊磊;牛刚;郭大伟;黄烈庆;高雪娟;

    目的 调查陕西省居民生活饮用水碘含量,明确陕西省水碘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采集水样。集中供水村取2份末梢水,分散供水村按10%比例抽样。水碘检测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水碘地区划分依据国家标准:<40μg/L为缺碘地区,40~100μg/L为适碘地区,>100μg/L为高碘地区。参照中科院生态区划方案,陕西省划分为内蒙古高原中东部-黄土高原生态区、汾渭盆地生态区和秦巴山地生态区3类。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陕西省水碘中位数为6.66μg/L。在全省14个省辖市、112个县、1 309个乡的22 848个行政村进行水碘含量调查,其中,91.75%(20 963/22 848)的行政村水碘中位数<40μg/L,7.40%(1 691/22 848)的行政村水碘中位数在40~100μg/L,0.85%(194/22 848)的行政村水碘中位数>100μg/L。内蒙古高原中东部-黄土高原生态区、汾渭盆地生态区、秦巴山地生态区的水碘中位数分别为12.35、8.88、2.00μg/L,不同生态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 616.23,P<0.001)。集中式、分散式供水水碘中位数分别为6.72、6.21μg/L,不同供水方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8,P<0.01)。结论 陕西省外环境整体属于碘缺乏状态,大部分行政村为碘缺乏地区,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适碘地区均有一定比例的存在。

    2025年05期 v.46;No.256 880-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超高海拔地区藏族人群HHcy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马健峰;刘彪;仁青拉姆;德吉曲宗;熊海;

    目的 探讨那曲市藏族人群群体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患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5—6月将那曲市新吉乡、佳琼镇和色雄乡符合纳入标准的758例世居藏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结构化的问卷调查以及临床检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对HHcy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利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不同变量对HHcy患病的影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Hcy患病率的相关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预测HHcy患病率的预期价值。结果 纳入758例世居藏族居民中HHcy患者数量达到了515例,患病率为67.9%(95%CI:64.6%~71.2%)。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高血压、HUA、Hb异常、LDL-C异常、BMI、居住地类型、锻炼时长在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对于非HHcy患者,年龄、Hb异常、DBP、Hb、心率、HDL-C、BMI与HHcy患病呈现正相关,而性别、血糖异常、FBG、ALT、居住地类型(农村)、锻炼时长则与HHcy患病呈现负相关性(P<0.05)。构建的HHcy患病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敏感度为0.701,特异度为0.737),年龄、性别、DBP、Hb、心率、FBG、HDL-C、BMI、居住地类型、锻炼时长可预测HHcy患病风险,年龄、DBP、Hb、心率、FBG、HDL-C临界值分别为46.5岁、77.5 mmHg、169.5g/L、72.5次/min、3.65 mmol/L、1.66 mmol/L,与纳入的传统危险因素HHcy预测模型ROC曲线(AUC为0.790,敏感度0.732,特异度0.712)比较,结果显示2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相近(P=0.075)。结论 那曲市3地藏族人群有较高的HHcy患病率,应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5年05期 v.46;No.256 885-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